2015年职业教育分析及其对我公司的启示
职业教育部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技工荒”的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手段。规模方面,截至 13 年末全国共有职业学校 13263 所, 在校学生数 2897 万人。投入方面,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稳步提升,2012 年教育经费/GDP 为 5.19%,且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比重首次突破 4%,达到4.16%;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投入效率相对较低,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以政府办学为主体,财政性经费职业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为 74%,未来将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
    2013年共招收本专科生699.83万人,比2012年的681.50万人增加11万人,增比1.6%。相比2008年到2012年的增比7.38%、5.24%、3.48%、2.98%、1.08%,增幅越来越理性。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由规模增加向内涵发展的转型。同时,近几年高考的录取率连年上升,2008年到2013年分别为:57.0%、64.2%、68.7%、72.3%、75%、76.7%。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3460万人。与此相适应,高等教育的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稳定提升。由2012年的30%,提高到34.5%,增加了4.5个百分点。虽然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40%。在2013年的中国,个别省份的录取率达到90%以上;在大部分省份,高考200分即可上大学,一些高职高专学校甚至录取不到学生。所有这些数据说明,高中毕业生基本都可以上大学,大学将成为高中毕业生的一种常态。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时代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来临。
 
    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现状
    我国教育体系主要涵盖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根据《职业教育法》,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在校生人数在 2010 年达到峰值。截至 14 年末,全国职业学历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为 1755.28 万人,高等教育专科在校生人数为 1006.6 万人,合计 2761.88 万人。
    从办学主体的角度,职业教育领域包括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目前主要是以政府办学为主,尤其是在职业学历教育领域,2014 年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为 2343 所,仅占中等职业学校总数的 19.62%。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兴起,及正保远程、达内科技等职业教育培训公司的上市,职业非学历教育的社会办学力量有所加强,且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政策正在逐步出台。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国家将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未来将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
 
    (一)人口结构转变和产业升级提升专业人才需求
    自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迈入了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发展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适龄劳动力人口占比不断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我国 15-64 岁劳动适龄人口超过 10 亿人,占总人口的 73.9%,人口总抚养比达 35.3%。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当 65 岁老人占总人口达到 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该比重达到了 13.1%。较低的生育率与伴随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而来的较高的人均预期寿命对中国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同样影响着我国劳动市场的供给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抉择。
    人口红利的逐步释放使得我国加快实施产业升级,产业发展战略从劳动密集型向附加值更高的技术密集型转变。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仅从数量上,更从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低端劳动力供应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供给充足;而中高端劳动力由于更顺应社会对知识技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刚性结构,2010-2014 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 5 年高于 96%。据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 年教育蓝皮书》公布的数据,2013 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 78.1%,高于"“211”重点大学的 75.5%。
    与经济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增速不符的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以及高职专科类学校的招生增速不断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中职教育在经历了 2005 年至 2009 年的上涨后,迅速回落,至 2013 年底,跌落至 2005 年水平。同样地,高职专科院校招生增速也非常缓慢,近六年招生人数稳定在 320 万上下。而同时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社会 “学历崇拜”情况愈演愈烈,普通高校本科招生数不断攀升,本专科招生规模差距拉大。中职及高职招生规模增幅小于市场需求,职业教育市场目前存在明显的供需失衡。
2005-2013年全国中职及高职招生人数(人)及增长率

年份

中等职业教育

高职/专科

 

招生人数

增长率

招生人数

增长率

2005

6556615

0.1580

2680936

0.1292

2006

7478218

0.1406

2929677

0.0928

2007

8100241

0.0832

2838223

-0.0312

2008

8121103

0.0026

3106011

0.0944

2009

8736134

0.0757

3133851

0.0090

2010

8681428

-0.0063

3104988

-0.0092

2011

8138664

-0.0625

3248598

0.0463

2012

7541349

-0.0734

3147762

-0.0310

2013

6747581

-0.1053

3183999

0.0115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培育职业教育发展空间
    自 1998 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专科人数占高等教育比重不断下降。虽然自 1998 年以来,本专科在校学生数都经历高速增长,但同时也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专科在高等教育人才的比重在 2004 年至2009年五年间,维持在42-43%的水平,而2009年后五年不断降低,至2013年,仅占36.78%。
    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再加上高校扩招使得高考升学率攀升,高等教育更加大众化,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出现了大学生 “就业难”的现象。2013 年对高校毕业就业状况调查的数据表明,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状况落实率呈现出了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本科生落实率最低,仅为 67.4%;而专科生落实率居于中间水平,为 79.7%。而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对大学生的跟踪调查数据也表明,在就业压力形势下,近 6 年来大学生对于月薪的期望值也经历着先上升后跌落的趋势,2013 年其期望月薪均值仅为 3683.6 元。
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专科生

本科生

硕士生

博士生

全部

已确定单位

53.1

36.3

72.8

56.9

43.5

升学(国内)

8.6

16.7

7.1

10.8

14.0

出国、出境

0.9

3.4

2.6

10.8

2.8

自由职业

5.0

2.1

0.4

0.0

2.6

自主创业

2.4

2.2

0.5

3.1

2.1

其他灵活就业

9.7

6.7

2.8

4.6

7.0

待就业

16.2

27.4

12.1

12.3

23.4

不就业拟升学

1.7

2.4

0.2

0.0

2.0

其他暂不就业

1.6

1.9

1.0

0.0

1.8

其他

0.8

0.9

0.4

1.5

0.9

落实率(第1—6项)

79.7

67.4

86.2

86.2

71.9


 
 
    许多大学生以及想要获得升职加薪的上班族为了增加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会采取“考证”、“充电”的方式参与各类型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根据 2014 年搜狐教育年度消费调查,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接受了职业培训,其中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占比较大,分别为 27%、23%。
 
    调查数据显示, 2014年参与职业培训投入在1000-5000元的用户占到了55%,投入在5000-8000元的为28%,投入在8000-10000元的用户占9%,而投入在 10000 元以上的为 8%。同时,近年人才市场对中职高职等人才的强烈需求也将吸引不少年轻人就读于中等和高等职业类技术院校,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培育出了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根数据显示,包括 IT、计算机制图、金融会计等在内的职业教育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由 2010 年的 488 亿元增长至 2013 年的 67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1.4%。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市场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加速提升,再加上国家近期颁布的利好职业教育政策,职业教育服务行业有望以超过 30%的速度增长。
 
    二、国家政策频出,职业教育乘改革东风
    作为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改革一直是国家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教育政策,特别是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政策改革频出,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利好的发展环境。
 
政策频出为职业教育提供利好发展环境

时间

事件

内容

2010.8

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明确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2011.7

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

规划提出,我国将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

2013.4

教育部颁布《关于积极推进高校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指出今后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要逐步扩大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比例,本科学校要逐步扩大面向高职学校和中职学校学生比例。同时要逐步扩大面向在职人员的招生比例。

2014.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不仅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发展保障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强调了要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特别是提出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决定指出,到 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350 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 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 3.5亿人次。

2014.6

国务院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提出两步走战略,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改革给予较高的关注,2014 年 5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到 2020 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总体教育结构和职业教育规模上将更加合理。
    从现有我国中等教育招生规模数据来看,自 2011 年起,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逐渐低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且差值不断拉大。 2013 年,两者差值达到了 164 万。同样地,自 2009年起,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招生规模较之本科类教育的差值也不断放大,距离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一半以上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职业教育互联网化趋势明显
    据数据显示, 2013 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了 839.7 亿,同比增速为 19.9%。随着在线教育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在 2017 年有望达到 1733.9 亿。2013 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 6720 万人,同比增长 13.8%。随着互联网普及、用户使用习惯形成等,预计到 2017 年达到 1.2 亿人。从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结构上看,高等学历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仍是主流,高等学历在线教育(MOOC)占取市场 60%的份额,职业教育占比约为 26%,职业教育在非学历在线教育市场上占比 70%左右。
    2010 年,职业在线教育的市场规模为 128.7 亿元,2013 年发展至 217.6 亿元。2010年至 2013 年,其年均增长率约为 19.1%,我们认为随着利好的政策环境将职业教育推向风口,在线职业教育市场将以至少 25%的年均增长率迅速扩容,至 2017 年有望达到 530 亿元市场规模。伴随职业教育在线市场高度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线上模式及 O2O 模式将迎来新一轮扩张。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我国教育虽然总体庞大,但是与社会对职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相比,还有着很大的缺口。职业教育发展不仅是我国短期内的需求,更是我国长期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因此,我公司应向职业教育加大投入力量,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二)国家在职业教育的设置上看似完善,高、中、低端都有,各个专业也都有。但是这种学校式的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之间有着极大的差距。公司应发挥我们社会联络紧密的优势,将我们公司的职业教育项目的开发与社会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从国家产业发展来看,我公司应着手研发制造业职业人才的培养项目,以适应国家对制造业改造的急需。
    (四)公司职业教育的对象应立足于各类准大学生毕业生,他们有着强烈的职业技能提高的需求。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技术支持:煜龙时空技术部 首 页 ·  公司简介 ·  项目介绍 ·  信息中心 ·  下属机构 ·  企业文化 ·  总部地址
Copyright © 2005-2016 www.ylsk.cn 北京煜龙时空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14941号
电话:010-82582281 传真:010-59713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