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信息中心> 学习园地> 决策学
决策学
    决策,指决定的策略或办法。语出《韩非子•孤愤》:“智者决策於愚人,贤士程行於不肖,则贤智之士羞而人主之论悖矣。”
 
    一、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 决策是管理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活动; 决策是决定的意思, 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 根据客观的可能性, 在占有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 借助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方法, 对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 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决策分析是一门与经济学、数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决策, 它的研究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决策质量, 减少决策的时间和成本。因此, 决策分析是一门创造性的管理技术。它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确定评价标准、方案制定、方案选优和方案实施等过程。
    ——目标 : 目标必须清楚。
    ——必须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备择方案
    ——决策是以可行方案为依据
    ——过程:在本质上决策是一个循环过程,贯穿整个管理活动的始终。
    ——主题:管理者
    ——目的: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二、决策的基本原则
    (一)差距、紧迫和“力及”原则(在确定决策目标时运用)
    差距: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差距问题。
    紧迫:决策目标不但是需要解决的差距性问题,并且具有紧迫性,是影响工作的主要矛盾。
    力及:解决是力所能及的,主客观条件允许的,有解决的可实现性。
    (二)瞄准和差异原则(准备备选方案是需要运用的原则)
    瞄准:方案必须瞄准决策目标。
    差异:备选方案所采取的路线、途径和实施必须是互不相同的。
    (三)“两最”、预后和时机原则(方案选优是运用)
    两最:利益最大,弊失最小和可靠性最大,风险最小
    预后:有应变性的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的威胁的预测和对策。
    时机:决策应该在信息充分或根据充足的时机做出。
    (四)跟踪和反馈原则(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运用)
    跟踪:决策实施后要随时检验查证。
    反馈:决策于客观情况一旦有不适应,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五)外脑和经济原则 (在决策的全过程必须运用)
    外脑:在决策过程中必须重视利用参谋、顾问、智囊团等。发挥集体智慧,防止个人专断,把决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经济:决策全过程要求节约人、财、物力。
    (六)系统原则
    应用系统理论进行决策,是现代科学决策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
    (七)信息原则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八)可行性原则
    决策能否成功,取决于主客观等方面的成熟,科学决策不仅要考虑市场的组织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各方面是否有决策实施的可行性。
    (九)满意原则
    由于决策者不可能掌握很充分的信息和做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对未来的情况也不能完全肯定的,因此,决策者不可能作出“最优化”的决策。
 
    三、新时代决策特点
    (一)决策系统的规模扩大。
    (二)决策活动的频率加快。
    (三)决策活动包含的信息量猛增。
    (四)决策主体的构成在变。
 
    四、决策的作用
    (一)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决策贯穿整个管理活动。
    (二)决策是决定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决策是任何有目的的活动发生之前必不可少的一步。不同层次的决策有大小不同的影响。
    (三)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五、决策的分类
    (一)按决策范围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地位不同,特点不同)
    战略:指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涉及组织全局的长远性的、方向性的决策。风险大。一般需要长时间才可看出决策结果,所需解决问题复杂,环境变动较大,并不过分依赖数学模式和技术,定性定量并重,对决策者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求高。
    战术:又称管理决策。是组织内部范围贯彻执行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过程的具体决策。不直接决定组织命运,但会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和工作销量的高低。
    业务:又称执行性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所做的决策。涉及范围小,只对局部产生影响。
    (二)按决策性质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化:管理中首次出现的或偶然出现的非重复性的决策。无先例可循,随机性和偶然性大。
    (三)按决策主体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个人:在最后选定决策方案是,由最高领导最终做出决定的一种决策形式。(决策迅速,责任明确,充分发挥领导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群体:两个或以上的决策群体所做出的决策。(耗时,复杂,但可集思广益,弥补个人不足)
    (四)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所需的各种情报资料已完全掌握的条件下作出的决策。
    不确定型:资料无法加以具体测定,而客观形式又必须要求做出决定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不能预先肯定,可能有几种状态,每种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做出客观估计,但不管哪种方案都有风险的决策。
 
    六、决策程序
    (一)确定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测达到的结果。决策目标是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的,因此,必须把握住所要解决问题的要害。只有明确了决策目标,才能避免决策的失误。
    (二)拟定备选方案。决策目标确定以后,就应拟定达到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拟定备选方案,第一步是分析和研究目标实现的外部因素和内部条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及决策事物未来的运动趋势和发展状况;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将外部环境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内部业务活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等,同决策事物未来趋势和发展状况的各种估计进行排列组合,拟定出实现目标的方案;第三步是将这些方案同目标要求进行粗略的分析对比,权衡利弊,从中选择出若干个利多弊少的可行方案,供进一步评估和抉择。
    (三)评价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拟定以后,随之便是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看哪一个方案最有利于达到决策目标。评价的方法通常有三种:即经验判断法、数学分析法和试验法。
    (四)选择方案。选择方案就是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总体权衡后,由决策者挑选一个最好的方案。
    (五)执行方案。任何方案只有真切的得到实施后才有其实际的意义,执行方案是决策的落脚点。
    (六)回馈评估方案。通过对决策的追踪,检查和评价,可以发现决策执行的偏差,以便采取措施对决策进行控制。
 
    七、决策研究
    利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科学学、未来学和技术经济学等学科进行的综合探讨活动。它是以上各学科的知识综合体,对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社会系统中的组织.管理和决策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其研究的范围主要放在科学技术经济、决策、规划、管理、科技方法以及技术、工程咨询等方面的问题上。其目的是为各级各类管理与决策提供模式服务与科学计量。其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为在充分调查研究、如实掌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正确的预断和科学的决策以指导各项工作的实践获得理想的效果。它在体育领域中的决策研究中为其提高成效,减少失误是必不可少的。
 
    八、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一般分四个步骤
    (一)形成决策问题,包括提出方案和确定目标;
    (二)判断自然状态及其概率;
    (三)拟定多个可行方案;
    (四)评价方案并做出选择。
 
    九、常用的决策分析技术
    (一)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确定型决策问题的主要特征有4方面:一是只有一个状态;二是有决策者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的目标;三是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四是不同方案在该状态下的收益值是清楚的。
    确定型决策分析技术包括用数学微分法和用数学规划等。
    数学微分法是指根据边际分析原理,运用数学上的微分方法,对具有曲线联系的极值问题进行求解,进而确定最优方案的一种决策方法。在用数学微分法进行决策时,凡以成本为判别标准时,一般都求极小值;凡以收入或利润为判别标准时,一般都求极大值。
    数学规划模型是优化模型的一种,包括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线性函数的优化问题); 非线性规划模型(目标函数或者约束条件是非线性的函数); 整数规划(决策变量是整数值得规划问题); 多目标规划(具有多个目标函数的规划问题) ;目标规划(具有不同优先级的目标和偏差的规划问题) 动态规划(求解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化方法) 。数学规划模型相对比较好理解,关键是要能熟练地求出模型的解。
    (二)风险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这类决策问题与确定型决策只在第一点特征上有所区别:风险型情况下,未来可能状态不只一种,究竟出现哪种状态,不能事先肯定,只知道各种状态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如概率、频率、比例或权等)。常用的风险型决策分析技术有期望值法和决策树法。
    期望值法是根据各可行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收益值的概率平均值的大小,决定各方案的取舍。
    决策树法有利于决策人员使决策问题形象比,可把各种可以更换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性大小及产生的后果等,简单地绘制在一张图上,以便计算、研究与分析,同时还可以随时补充和不确定型情况下的决策分析。如果不只有一个状态,各状态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又不确知,便称为不确定型决策。
    (三)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有:
    1、乐观准则。比较乐观的决策者愿意争取一切机会获得最好结果。决策步骤是从每个方案中选一个最大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大收益值中选一个最大值,该最大值对应的方案便是入选方案。
    2、悲观准则。比较悲观的决策者总是小心谨慎,从最坏结果着想。决策步骤是先从各方案中选一个最小收益值,再从这些最小收益值中选出一个最大收益值,其对应方案便是最优方案。这是在各种最不利的情况下又从中找出一个最有利的方案,
    3、等可能性准则。决策者对于状态信息毫无所知,所以对它们一视同仁,即认为它们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于是这样就可按风险型情况下的方法进行决策。
 
    十、决策者能力构成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决策能力主要由这样几个方面构成:
    (一)开放的提炼能力。开放的提炼能力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以开放的态度,准确和迅速地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的能力。
    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第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思想及态度获取尽可能广泛的决策方案,特别是不要局限于传统的解决办法之中。要善于"借外脑" 来帮助判定决策方案。第二、对各种决策方案要进行提炼,以把握各种方案的本质和核心,正确地评估每个方案的条件及效果,分析各个方案实施的可能性。
    (二)准确的预测能力。决策与预测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具备卓越的决策能力,首先应具备准确的预测能力。预测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是预测的延续,正确的决策必须要有准确的预测,如果没有准确的预测,将会导致决策失误。
    预测的目的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资料、信息和数据,在正确预测的基础上,选择符合企业发展的满意方案。
    (三)准确的决断能力。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能从众多的决策方案中选取满意方案的能力,以及危机时刻或紧要关头当机立断的决断能力。这种能力是经营管理人才进行科学决定的关键能力,误选、漏选会使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或使企业与成功失之交臂。对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必须把握以下几个主要标准:
    一是所取方案实施的条件要具备。若条件不具备,则要弄清获得该条件的代价是什么。二是所取方案要与企业的宗旨和决策目标相符。若不符则不可取。三是所取方案是要能被决策方案的受益人及相关利益人所接受。四是所取方案要能被决策方案的执行者所接受。好的决策方案只有执行和实施后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因此要注意决策方案的可接受性。五是正确评估决策方案的风险。有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选取决策方案时只看到"乐观"的一面,而没有考虑环境的可能变化,这种"乐观"情绪往往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十一、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二)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三)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
    (四)决策主题的因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技术支持:煜龙时空技术部 首 页 ·  公司简介 ·  项目介绍 ·  信息中心 ·  下属机构 ·  企业文化 ·  总部地址
Copyright © 2005-2016 www.ylsk.cn 北京煜龙时空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证10014941号
电话:010-82582281 传真:010-59713467